“第一届李子平绘本创作奖”决审评委总评 / 郭史光宏
“第一届李子平绘本创作奖”决审评委:郭史光宏
整体总评
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类型,创作难度极高。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曾对绘本做过一个生动的表述,他说“图+文”是“有图画的书”,而“图x文”才是绘本。在绘本里,图画说话,文字也说话,图画和文字一起说话,两者在合奏中产生了1加1大于2的化学反应。如何让图文合奏?如何用故事表现儿童?如何在有限的篇幅挥洒无穷的创意?第一届李子平绘本创作大奖的参赛作品使出了浑身解数,向高标准发出了相当用心的挑战。下面,让我们从三个角度来谈谈本届参赛作品:创意为王、表现儿童、绘本语言。
一、创意为王
如果你问我,一部好绘本的关键元素是什么?我的答案是:创意。那么,绘本如何体现创意呢?比如:《我香香的宝贝》,以几乎所有人童年时期都曾经拥有的“臭臭”为主题,既写出了孩子对“臭臭”的依恋,也写出了“臭臭”陪伴童年成长的角色。大人眼中不起眼而孩子心中千斤重的东西,作家用生动而幽默的故事为我们娓娓道来,并且讲得津津有味,真正做到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这,就是创意。
再比如:《老橡胶树》和《外婆的童年真好玩!》,都不约而同选择了深具在地色彩的题材。无论橡胶树或童年生活,都蕴涵着马来西亚这片土地的味道,也都带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放诸四海,这样的内容也是独树一帜的,让人眼前一亮之余,对整个绘本界也是颇有意义的丰富和补充。两相比较,《外婆的童年真好玩!》明显完成度更高,更擅于把故事讲好,更能表现童心童趣。
至于其他参赛作品,有的描述儿童情绪,有的叙写儿童生活,有的耕耘生命教育,其中虽不乏用心之作,但整体上并未写出新意,难以跟历史上的经典绘本作品并驾齐驱。
二、表现儿童
绘本的主要对象是儿童,能否通过作品真正表现儿童,成了决定成败的重要标杆。本届参赛作品中,好几部都触及了儿童情绪的主题,比如:《朵朵不开心》《大毛毛兔》和《豆豆的烦心事》等。对这类作品来说,能否准确捕捉儿童复杂的情绪变化,并从儿童角度巧妙帮助他们疏导情绪,是创作上的大挑战。这要求作家既要看见儿童、理解儿童,又要能用智慧陪伴儿童成长。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毛毛兔》和《豆豆的烦心事》是处理得比较好的。《大毛毛兔》从兄弟俩为了玩具的争吵开始,通过“大毛毛兔”的形象生动而细腻地表现了儿童愤怒情绪的变化,并且不带谴责与批评地无条件接纳。《豆豆的烦心事》则刻画了“乖孩子”内心的委屈与纠结,敏感地捕捉到了讨好型儿童的心理状况,非常难得。相比之下,《朵朵不开心》则稍显成人本位,教训的意味重了一些,缺乏对儿童内心世界的细腻把握。
三、绘本语言
相较于散文、故事、小说、戏剧等文体,绘本显得独一无二。无论是叙事节奏、图文安排、构图设计还是整体布局,绘本都有其独特性,特别考验作家对于绘本语言的掌握。在这方面,《外婆的童年真好玩!》和《爱扮演的小乌鸦》无疑是最为纯熟且完成度最高的作品。
两部作品在叙事上都抓住了绘本的特点,运用图文的合奏、页面的布局和翻页的效果,营造出故事推进的节奏。不仅如此,两部作品在图画细节上都苦心经营,几乎每个页面都融入了与主题相呼应的巧思,值得一读再读,品味再三。在绘画风格上,两部作品也都具有相当高的原创个性。不管是《外婆的童年真好玩!》的怀旧风还是《爱扮演的小乌鸦》的俏皮风,都与作品主题紧密契合,相辅相成。
总的来说,本届的参赛作品出现了在各方面都达到极高水平的杰作,同时也出现了极具潜力的佳作,让人惊艳,叫人期待。随着越来越多世界经典绘本的引入,我们接触一流绘本作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对于优质绘本的感性和理性把握也会越来越强。立足本土,放眼国际,只要不断从经典作品中吸取养分,持续挖掘本土各种有意思的题材和元素,相信马来西亚原创绘本肯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