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第三届李子平绘本创作奖”评审奖得主得奖感言/吴欣忆

图片
“第三届李子平绘本创作奖”评审奖得奖者吴欣忆 得奖作品:《 侦察员的探险指南 》 《侦察员的探险指南》讲述着大人与小孩在看待这个世界时的两个截然不同角度,在孩童的世界中,小小的仓鼠宠物可以比自己还要大只,拥挤的咖啡馆可以是巨大的游乐场,甚至只是墙壁上的小洞也可以成为自己的秘密基地,那些一件件枯燥乏味的日常小事,在他们的眼中,都足以幻化成一场好玩的游戏。即使在大人眼中,他们只是纯粹的,无意义的,捣蛋而已。不过似乎在将人生过得有趣这一点上,小孩总是完成得最好的那一个。 绘本制作的初体验,从故事到画面,从无到有,从起初只是一段文字与一页页的草稿,到最后真的完成并装订成册的时候,依旧有种“我真的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吗”的不真实感。感谢献出指导的导师,以及喜欢这个作品的人们,期望这份故事里的童趣,能在你心里掀起一丝丝的涟漪与悸动。

“第三届李子平绘本创作奖”评审奖得主得奖感言/林诗健

图片
“第三届李子平绘本创作奖”评审奖得奖者林诗健 得奖作品:《亮闪闪》 大家好,我是第三届李子平绘本创作奖评审奖得奖者——林诗健。 很高兴,我的绘本能在大马市场里继续成长。谢谢主办方举办了这场有意义的比赛,谢谢评审对我的认可。我真的很高兴。在我出版绘本初期,我出席了一场绘本作者分享会,主讲人的一句话冲击了我的心灵。“小孩身体成长需要好的食物提供营养,心灵就得靠好的童话故事滋养。”我当下真的被震撼到了,回想起小时候,我也受到了很多好故事的滋润,让我受益良多。同时,我也感受到了我的使命,我会好好地说好每一个故事!让爱读故事的孩子们增添一份能滋润心灵的养分。

感谢《星洲日报》对第三届李子平绘本创作奖的报道

图片

“第三届李子平绘本创作奖”评审奖得主得奖感言/叶小菡

图片
“第三届李子平绘本创作奖”评审奖得奖者叶小菡 得奖作品:《我不喜欢打招呼》 去年有幸为第一届《李子平绘本创作奖》的得奖作品《我香香的宝贝》绘图,也因此决定报名这一届。 这本作品的灵感来自于我的童年经历。因为性格内向,常常被催促去打招呼让我很困扰。也看过一些以“打招呼”为主题的故事,但总觉得教育性非常强让我难以产生共鸣,于是便有了这本作品。 感谢红蜻蜓出版社和评审给予我这个肯定和鼓励,也希望这本作品能带给大家一些共鸣和理解。

“第三届李子平绘本创作奖”决审评委总评/谢潇薇

图片
“第三届李子平绘本创作奖”决审评委总评/谢潇薇 非常感谢红蜻蜓出版社给予我这个机会参与李子平绘本创作奖的决审工作,让我可以学习以另一个全新视角去看待一本绘本。首先,恭喜《亮闪闪》、《我不喜欢打招呼》和《侦察员的探险指南》获得评审奖。这次进入决审首三名的作品,完整度都很高,且各具特色与潜力,可惜整体仍欠缺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与惊喜,非常遗憾没能抱走大奖。 《亮闪闪》主题明确且具新意,故事叙述流畅自然,节奏轻快,没有多余赘词,非常适合低年龄儿童反覆阅读。它同时具备适龄与跨龄的魅力,能让孩子理解,也能触动大人。插图构图丰富、主体明确,用色精簡,成功营造氛围与情绪,引领读者更投入故事情境。以宇宙星体拟人化的方式设立角色非常创意,月亮妈妈戴上眼镜,因此放大了关键的眼部这一点非常加分。星星孩子的身影映在妈妈眼中,最终化作“亮闪闪”的那一刻,既温柔又动人。特别喜欢流星朋友从窗外飞进来乱讲话再迅速离去的设计,恰如其分地呼应了“流星稍纵即逝”的特质,也巧妙地带出了: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别人一句无心的话,而动摇对自己的信念。这个转折安排得相当精彩。此外,角色表情生动丰富,极具吸引力,是一本非常有潜力的绘本。《亮闪闪》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参赛作品啊! 《我不喜欢打招呼》是一部主题明确、叙事自然且情感真挚的作品。它不以说教的方式呈现,而是透过主角的内心历程与行动转变,轻轻道出“打招呼其实并没那么难”的讯息,这一点非常难得。故事也提醒了家长,礼貌的培养不应来自压力,而应是从生活中自然发生的学习。故事结构扎实,先描绘出主角在各种被迫打招呼时的窘迫与为难,接着转入逃避与冷静期,透过与小动物的互动,一步步厘清自己的情绪,并逐渐理解打招呼其实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最后回到家,主角立刻用微笑实践了新的理解,结尾收得温暖又自然。插画完整精美,色调温馨、风格柔和,非常吸引人。画面中许多细节充满马来西亚本地风味,增添了亲切感与共鸣。唯一的小瑕疵是在山上遇见蜗牛时提到天色渐暗,但后续场景光线依然明亮,直到回家时妈妈还在吃下午茶,前后在时间感上略显矛盾。不过整体而言,依旧是一部非常动人的佳作。 《侦察员的探险指南》是一部题材新颖、概念有趣的作品。透过“侦察员报告”的形式,带领读者走入一间充满怀旧气息的传统咖啡店,细腻描绘出咖啡杯、复古花砖地、云石桌面、五十仙硬币与扭蛋机等经典场景,营造出一种熟悉又亲切的在地记忆。...

“第三届李子平绘本创作奖”决审评委总评/纪晓贝

图片
“第三届李子平绘本创作奖”决审评委总评/纪晓贝 小时候,亲戚朋友总爱作弄我:“如果她肯开金口叫我,我就输一百块”。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一开始很害臊不敢叫人,到后来一直被催促就更不想叫人了。当我翻开《我不喜欢打招呼》这部参赛作品时,共鸣程度是最高的。 作者的画风很有个人特色,从构图到文字,是入选作品中完成度最高,在我心目中最符合绘本形式的参赛作品。《亮闪闪》主题鲜明,图画鲜艳,画风很讨喜。主角黄小星喜欢画画,动力来自妈妈欣赏的眼光,但最后发现来自妈妈眼中的闪亮,其实就是小星自己。故事虽然简单易懂,却能引起家长和孩子不同的解读和欣赏。《侦察员的探险指南》,作者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在大马人熟悉的kopitiam店铺中,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把身边的物品当作探险的灵感。作者尝试穿梭两个年代的童年,看懂了后,这作品在我心中的地位提升了不少。 然而经过陪审们细细拆解作品的优缺点和漫长的讨论后,这三份参赛作品,各有支持者,但可惜没有一个能脱颖而出,成为所有人心目中的大奖得主。《我不喜欢打招呼》固然完成度最高,但是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元素。《亮闪闪》虽然看来很容易引起孩子注意,但是主题略显蜻蜓点水,没有让大人能重复细嚼的含义或深入探索的图画细节。《侦探员的探险指南》虽然暗藏巧思,但可惜缺乏把读者快速带入主轴的叙事能力,以至难以第一时间引起读者兴趣。 《我家猫它有点怪》有着欧美常见的宠物作怪主题,可惜完成度不理想;《又又又又……又掉了!》说着孩子的通病,但是故事有点突兀,也没有把图画的重要性提升。《三个妈妈》题材新颖,有笑点也有涵义,可惜它同样更像一本有图画的故事书。 这次评审团决定不颁出大奖,而是把奖金平分给三份作品以示奖励。与此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决定,提醒所有对绘本创作感兴趣,或者本身已经在从事绘本创作的作家们,要做好一本高水准的绘本创作,还是需要多方面的坚持和努力。希望大家认真充实自己后,来年再来参加比赛,再接再厉!

“第三届李子平绘本创作奖”决审评委总评/郭史光宏

图片
第三届李子平绘本奖总评 多元尝试,质感参差,潜力可期 文/郭史光宏 本届终选作品在题材选择、叙事风格与视觉表现上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既有立足儿童日常经验的细腻观察,也有融入奇幻想象的趣味探索;既有写实温情的故事线,也有节奏明快的冒险情节。然而,整体来看,作品的创意厚度、叙事完整度以及图文互动的精细度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尤其在原创性、故事逻辑与细节打磨方面,需要更高的标准与更深入的雕琢。 一、亮点与优势 1. 题材多元且有新意 多数作品勇于突破常见的绘本主题,如:《我不喜欢打招呼》切入社交敏感儿童的心理观察;《侦察员的探险指南》结合了探险与游戏化叙事,极具儿童趣味;《亮闪闪》尝试用故事演绎抽象道理,为主题型绘本探索了新路径;《我家猫它有点怪》带有幻想和悬疑色彩,对儿童相当有吸引力。 2. 画风多样且部分具有辨识度 有些作品展现了鲜明的画风特点。《侦察员的探险指南》画面生动活泼、镜头感强,极易吸引低龄读者;《我不喜欢打招呼》则在稳定成熟的构图中保持了个性化风格;《亮闪闪》的画风讨喜,用色看似简单实则简练。 3. 叙事节奏感与镜头感的探索 部分作品能够在节奏安排上做到快慢交替,如《侦察员的探险指南》,既有情节推进的紧凑段落,也有留白与停顿的呼吸空间,显示出对儿童阅读节奏的理解。《亮闪闪》在故事的起承转合上也处理得相当成熟,情节推进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二、待进步的空间 1. 原创性与主题深度不足 多数作品虽有可取的切入点,但整体故事构想与推进方式仍较为常规,如《三个妈妈》和《摘榴莲》,故事发想平直,缺乏惊喜与回味的空间;《我要把夕阳留住》虽然主题动人,但几种留住夕阳的方法都显得随意,创意发掘不足,情节的层次感不够。 2. 故事逻辑与铺陈不够严谨 《又又又又……又掉了!》在情节衔接与因果铺垫上明显不足,情节随意跳跃,削弱了故事的连贯性与说服力;《我家猫它有点怪》虽有吸引人的悬疑设定,但叙事张力未能持续,容易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落差。 3. 图文互动与整合度不高 不少作品在图文搭配上趋于“文字描述+画面补充”的模式,缺乏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叙事的精妙关系。按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的说法,绘本的图文合奏必须发挥“图X文”的相乘效果。如果只有“图+文”的功能,那会更倾向有插图的故事书,而不是绘本。 4. 文字表现力不足 部分作品的文字显得冗长、平直,甚至生硬,缺少绘本语言应...